捡石玩石随想

捡石玩石随想

台湾新竹捡石始自日据时期日本赏人士来台带动捡石风气.这可从早年日本水石杂志中刊出多方石质上好.坚硬润腻.色黑如漆且清滑如脂.梨皮及变化多端的游罗石瀑布景石中.让人得以一觑早年赏石.大都以山水景观石为主流方向。日本也带来去芜存菁的切底石观念。初以坝温奘.笔者捡石始自此潮流中后期。当年觅石以切底景观为主.数大为美.溪床上时见三三两两人群手拿铁撬.凿子.捆绳.扁担等工具.不时谈笑声中.以铁撬翻转大石.若属游罗石.过大就当场凿切.若蛴温奘亓渴艨珊狭柑.则众人以绳结捆绑妥当.一路摇摇摆摆自溪床蹒跚接力抬上溪岸停车处.再合力抬上车.载到裁切处后.置水中以水平定位.再循水线画出切割线来.以机器切台加水切石。此风潮过后.赏玩原石逐渐成为主流.赏玩切底石的石友日渐萎缩成小众.淡出历史舞台。这时期石友车子若属轿车.底盘俱有重压下陷的现象.这也是判别是否发烧友的方法。而当年自大石切起至标凖石.再至小品石的过程中.底部包台比例仅只二分的原石.原可作枱予以包覆.却在切一刀好作枱的流风下.不需切也切它一刀的行为.也造成今日新竹地区景观石难得一见的景况了。

笔者三十年前自雅好民艺同好处识见雅石.至今仍无悔沉迷其中.初捡石以关西镇内马福.玉山溪系为主.后方慢慢扩及其他溪流.镇内石友间流传一句顺口溜.将当地各溪实挠帕铀承蜃髁艘桓雠判小敢唤跎.二玉山.三沙坑.四马福」而这些溪流大都汇流至沙坑溪.再经鳯山溪出海。而各处溪流俱从出海探勘至源头.在那疯狂岁月中.空闲时多在关西.几可说是半个关西人了。

迳较-观月

早年石友捡石大都结伙同行.因穿越林地及溪畔多见蜂窝蛇踪.同行可互相照应。一日在马福溪觅石.于转角处小石旁骤见一白色蠕动.一看乍然回抽一口气.倒退了一步.那是一条红眼白蛇.正在吞噬一条小鱼.显然它见人也吓了一跳.昂首血泊眼睛闪烁妖异红光.下一刻吐出小鱼.瞬间骨溜溜走。这是捡石遇蛇最奇异之事。连穿越竹林时.盘卷杆上的绿色竹叶青蛇突箭抽下袭一事比拟.红眼白蛇更令人印象深刻。捡石是种休闲动.应注意安全.激流勿过.就曾有石友在强渡时发生遭水流吞没的憾事.亦需注意周遭变化.友人在高深窄壁间捡石时.忽见上游陆续漂来竹树叶.赶忙催促大家上岸豋高.不一会大水果汹涌卷涨.当时若未上岸后果不堪设想。故新手拾石宜与熟知路况老石友同行.一来有个照应.二来也可避免今日捡了.明日回还之事发生。

玉山溪石-清音

人经常对于周遭环境全然无感.匆匆如过客.转瞬掠身而过毫无感觉.经常无视周遭美丽的风景。可是在溯溪寻石时.捐弃了浮华的追求.去尽繁华.追求一种素朴宁静而回归内敛精神本质的回响。双脚蹅在不受外来尘嚣负赘干扰的空间中.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歩.光影在身上流动变化.听鸟叫蛙鸣.溪水潺奏.观绿意盎扬.那是和自然的美丽邂逅.是天地造化孕育下一种抚熨折皱人心.与和谐美感舒畅共沐的场域。在举首见山.低头觅山.抬头睹人.垂首捡人时.这山这人俱在山环水覆天地间.瞬间时空交异.潋滟光影活动.浮光留白中遭水土锈沁的石头.与流动的水波.彷佛传达出生命过程的变动.缓缓溢流的水波代表时间仍不停的进行.而石上锈迹土印.水洗光滑面.传逓在时间流动中带来改变后.生命的状态。

沙坑溪石-如封似闭

闭目静静的大自然张手大口呼吸中.似可从中得到一种吞天之气.吸地之力的感受。而人可从捡石.赏石行为活动中.汲取一种生活的甜度.这美好的甜度能让人在遭遇到困顿挫败时.心中仍饱有那些甜度的记忆.这让人心产生眷恋美好生活的意念.故能更有尊严镇定的面对问题.且不轻言放弃。这不仅只是生活美学的发现.也是另一种生命美学的启发.以之对抗真实世界中外来压力。

(原文地址:捡石玩石随想 刊载于中华奇石 2015 12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