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参展前该如何准备(系列二)

△作者周修机先生一般来说园子里可观赏盆景5%~10%是保持良好状态,90% 是准备状态,就盆景参展作品来说,达到顶峰状态的除了要提前1~2 年做好换盆工作,杂木类提前半年也可因为它的优点是根的补偿能力比较强,摘叶后根大量去掉健康不受影响;另外基质的选择方面,良好的基质是养好盆景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彻底的小枝细化,而增加小枝的分枝密度又取决于适宜的土壤条件。△“弥壮”真柏高105cm 宋攀飞藏品由此可见,准备一件根深叶茂的盆景参展作品并在展览中达到最佳效果,适宜的基质管理是重中之重。有种论调认为基质不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太对的,根的发育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种植介质的情况。越是枝繁叶茂的树,对环境压力越大,更需要高度适宜的土壤环境的支持。因此这是参展前换盆过程中的重点。△“草堂集萃”小品组合陈荣藏品比如,日本人惯用的赤玉土,这种土是在特定环境下(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形成的多孔结构的土壤基质。他们的基质一般以赤玉土为主(颗粒)。在气候干燥地区,盆土中可加入适量保湿介质如泥炭等,这样可以减少浇水的频率。赤玉土在日本普及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广泛采用至今,但我们国内进口就很贵,因此很难普及,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就地取材,如广东用塘泥块,江浙皖一带用山沙,但我们没有特别理想的自然基质,我们可考虑用人工基质代替。而且我个人希望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方法,可比常规栽培更能使植物长得郁郁葱葱,这点我们南方比北方的体会更深刻。如南方的梅雨季节,或浇水过多的话,很容易出现烂根现象。对于盆景来说,要想浇水很多也不出现烂根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基质。△“盼归”真柏高76cm 翟本建藏品根的三大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吸收矿质(肥料)、呼吸氧气,如果基质不好很难掌握浇水,水多就挤掉基质里面的氧气,缺少氧气易烂根大部分盆景可能会死去,所以基质的通透性一定要良好。我参展作品的基质主要是自己烧制的火烧土。用普通的黏土烧制而成,它的物理性状很稳定。这样烧制而成的基质很接近日本的赤玉土,实用效果良好是替代赤玉土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因为它不仅节省成本还可就地取材有利于中国盆景的长远发展。△“舒云和风”赤松高100cm 周士锋藏品对盆面进行处理时,如果土壤的通透性很好( 颗粒土栽培),可放些青苔碎末使之自然生长出来,增加美观。青苔对肥料很敏感,参展的盆景施肥时要注意控制肥料浓度,不宜施浓肥,且保持土壤湿润,太干易造成肥害(死青苔)。△“文笔独秀”朴树高170cm 林学钊藏品另外对于如何选择参展作品,最好尽量避免半成品的盆景作品送展。半成品作品主要是小枝密度不高。我斗胆举例,一棵150cm 高的树的小枝细化程度不高与一棵50cm 高的树的小枝细化程度高的照片效果几乎一样,可能小枝如大头针般粗细的50cm 小树的照片效果更好,即需50cm高的树小枝条细度是150cm 高的树的小枝条粗度的1/ 3 以下,小枝细化的越纤细,主干与小枝的比例明显地也随之扩大,即产生树小形大的效果。而150cm高的树的体积是50cm 高的树的体积的27 倍(高是3 倍,体积是33 倍),由于小枝太粗,分化不细导致观赏性没有50cm 高的树的观赏效果好。△“印象水乡”真柏高60cm 姜文华藏品总之我们要掌握好技术规律,控制芽势平衡(芽力平衡),即芽的生长势均匀化,日常管理及时压强扶弱,以及针对一些树种的特别管理(如大叶树种的采大叶留小叶)。在有限空间内,末梢枝条越细越好,这样树的主干易显大,整体看上去小中见大,更有艺术感染力。我们也可用日光旋转台,定时为盆景调换个面,使其四面受光均等,生长一致。也可以采用反光膜(板)增加光线,效果也不错。△“老骥伏枥”台湾真柏高90cm 徐方骅藏品对于参展作品来说,最好在适宜的季节、相对舒适的参展地,选送适合此季节、此环境的盆景参展作品。但是我国地域辽阔,节假日等诸多因素很难如愿。比如,江浙一带的杂木在“国庆”期间参展,植物体内储存的养分不多,但为了参展好看(需要),把绿叶全部剪掉,这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做法易出现植物生长不良导致饿死等现象发生。△“峭壁苍乱”雀舌罗汉松高80cm 陈志祥藏品展后最好(一年以上没换盆的)换盆,同时去掉多余的老根,根保留相对较少可能更好。松柏类展后去掉一些叶子使它整体透光透气(松柏类不需换盆)。虽降低了观赏性,但促使她保持健康,为了明天这样更好。△“韵”黄杨高100cm 周土生藏品最后,我希望展览主办方在最适宜的季节办展,要控制盆景参展作品的规格。从园艺角度来说,超大盆景不仅占用更大空间、各种资源、培养难度更大,主要很难养出(透风透光不好)特别精致的盆景作品。文字内容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13-1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