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盆景及其艺术风格

港、台盆景及其艺术风格

1 .香港盆景

香港盆景是当地“花市”的四大畅销品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香港由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极为有限,所用树种、石材基本上从外地运人。在气候方面与广东基本相同,宜于植物生长,所以,造型技法采用蓄枝截干,修剪为主,蟠扎为辅,其艺术风格源于岭南派,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潇洒苍劲, 富于变化。香港的青松观,可以称为香港盆景的收藏宝库,有盆景一千多盆,其中不乏能代表岭南风格的珍品,既有孔泰初的雄浑遒劲,也有三元宫的潇洒飘逸,还有素仁和尚的高雅含蓄,但更注意在造型上的创新,追求清、奇、古、怪,尤其在奇与怪上下功夫,创作了一批别出心裁的盆景佳作。

青松观的盆景非常讲究景、盆、架的完美统一,观内有一座面积几百平方米的阁楼,珍藏着三四百件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明、清古盆,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观里不惜巨资,为300多件盆景作品配以清一色的造价昂贵的酸枝几架。更难得的是,青松观经常举办大型盆景展览,每次展览耗资高达数十万港元,但一律免费参观,不收门票,其着眼点不在经济效益,而完全为了扩大盆景艺术的社会效益,促进盆景艺术的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对香港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伍宜孙,是位银行家,祖藉广东,也许因为出身园艺世家,得先人的真传,对盆景情有独钟,研究极深,有许多独到之处。每到工余,潜心艺事,百炼千锤,精益求精,师法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锐意创新而又万变不离其“宗”,所创作的树桩盆景,无不立意深邃,布局简洁,依树坯之天然形态造型,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其作品曾于196 8年、196 9年、1970年连续3年荣获香港市政局花卉盆景展览比赛全场冠军奖。并于1971 年~197 2年应邀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主讲盆景艺术。鉴于世界各国在盆景艺术上多取法日本,伍宜孙从19 67年起,以科学理论编撰专著, 为盆景艺术辨本求源,以正国际视听,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近3 0年来,随着国际盆景艺术的日趋盛行,伍宜孙多次应邀出席参加各种国际盆景艺术会议或展览, 蜚声世界盆坛。

1 9 8 1 年, 美国《Bonsai journal》杂志(冬季号),对伍宜孙的盆景技法和盆景作品作了全面评价,影响深远。为了向世界系统地介绍中国盆景艺术,伍宜孙于196 9年出版了精装的《文农盆景》图集,图文并茂,附盆景作品照片20 0 余幅, 7 0余个品种。尤可贵者的是,该图集为追溯中国盆景历史,特刊出北宋张瑞所作《明皇窥浴图》(画中陈设古松盆景)、元朝李仕行所作《偃松盆景图》、明朝仇英描绘晋朝石崇之金谷园(画中罗列多件树桩盆景)等多幅,证明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盆坛的重要地位。

2 .台湾盆景

台湾省以其多山兼有平原,气候湿热,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加之海上交通发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同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为盆景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台湾盆景既受岭南派的影响,同时又受日本盆栽(非中国盆景孕育期的“ 盆栽”)的影响,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干”,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干扎片”,主张占朴苍劲,典雅自然。不过,由于台湾比较着重盆景的商品化,因此强调作品造型的形式趣味,不太追求作品的深层内涵。在选材和技法上要求树干粗壮,收缩自然,比例协调,层次分明,根部发达并向四面幅射。常用树种有:黑松、榕树、五针松、真柏、榉树、朴树、海芙蓉、枫树等。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盆景同日本盆栽的关系格外密切,日本一年一度的盆栽展览,都要邀请台湾盆景参加,以致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源于日本的舍利干、神枝造型,在台湾盆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并从以松、柏为主发展扩大到其他树种,白骨化的舍利干、神木同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很有特色。受日本盆栽造型影响较大的“ 造型木”式,端庄、稳重,甚至可以说有一点“霸气”。矮壮型可看作是参天大树的矮化,结构严谨,极具功力,在台湾盆景中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他如丛林式、悬岩式等等, 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赋于新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高档化、科学化,调动一切有利手段,主动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台湾盆景得到迅速稳妥发展的根本原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