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鹃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白鹃梅是美丽的观赏树种,开花时满树雪白,美丽无比。白鹃梅适应性较强,盆栽养殖可以塑造美丽的盆景,盆栽白鹃梅应该怎么养呢?
白鹃梅(学名:Exochorda racemosa (Lindl.) Rehd.):又名茧子花、九活头、金瓜果等,是蔷薇科白鹃梅属灌木。
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棱角,无毛;冬芽三角卵形,平滑无毛,暗紫红色。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圆倒卵形,先端圆钝或急尖稀有突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下两面均无毛;叶柄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无毛;花梗基部较顶部稍长,无毛;苞片小,宽披针形;花直径2.5-3.5厘米;萼筒浅钟状,无毛;花瓣倒卵形,先端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3-4枚一束着生在花盘边缘;蒴果,倒圆锥形,无毛,有5脊,果梗长3-8毫米。花期5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坡阴地,海拔250-500米。产中国河南、江西、江苏、浙江等。
白鹃梅的养殖方法
盆土选择
白鹃梅可以露地养殖,也可以盆栽用作盆景观赏,盆栽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选择大小合适的花盆,然后填上土壤,先在花盆的底部放上一些碎瓦片做滤水层,然后在滤水层上面填上混合好的基质,可以选择园土、粗沙、炉渣或者是腐叶土进行混合,在土壤当中加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
光照和温度
白鹃梅喜欢光照,可以耐半阴,适应性较强,可以耐寒。白鹃梅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16℃——28℃之间,注意夏季不要太过闷热。光照要适中,保证白鹃梅的生长有足够的光照,但是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可以人工调节光照的强度。
浇水和施肥
白鹃梅生长比较旺盛,花繁叶茂,十分美丽,这就需要做好水肥管理。在白鹃梅的养殖过程中,水肥的消耗较大,需要适当的浇水,保持湿润,避免土壤过于干旱,基本上在生长期间,需要每个月浇水一到两次。施肥需要保证养分充足,根据白鹃梅的生长所需在进行调节。例如在开花前可以施一些磷钾肥,正在过冬的时候可以施一些肥保证过冬。
白鹃梅的养殖注意事项
繁殖
繁殖白鹃梅,可以进行播种,也可以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播种繁殖主要是秋播,扦插和压条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枝条。
播种
播种可在秋季的八九月采种,日晒脱粒,挑选取净,密藏至次年2月至3月条播。行距20厘米,覆焦泥灰厚1厘米,盖草保湿。一个月后可出苗,发芽率20%。4月上旬发芽出土,出苗比较整齐,及时揭草,苗高3厘米至4厘米时分次间苗,最好在雨后进行,晴天间苗须先洒水。苗期除拔草、松土外,5月至6月间施追肥两三次。盛夏盖草防旱,久旱要经常浇水,年终苗高约30厘米,最高可达60厘米。翌年春分栽,株行距20×30厘米,培育两三年即可用于绿化。
扦插
扦插以休眠枝作为插穗,早春萌芽前,插穗选取上年的粗壮枝,齐节剪下,长12厘米左右。扦插前用ABT2号生根粉处理,然后插入插床,插入深度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株行距为6×8厘米。插后充分浇水,用塑料薄膜盖保湿并搭阴棚,保持湿润。夏季可用嫩枝扦插,成活率高。
分株
春季进行最佳,挖起母株,保持根系完整,用利刀劈成两三根枝条一丛,分栽即成,成活率较高。
修剪
白鹃梅是木本植物,枝繁叶茂,适当的修剪对白鹃梅的生长一定的好处。修剪在白鹃梅生长的芽化期间较好,对树形影响较小。修剪时注意修剪过密枝,过长枝以及枯枝、病枝,在开花后需要修剪残花。
栽植三四年生的大苗,栽植前可进行重剪,减少蒸腾量,把养分集中在30厘米至50厘米高的茎干内。栽后加强管理,促成活后快速长出健壮枝条,使树冠丰满,第二年就可开出繁茂的花朵。
定植成活后,每年在白鹃梅的休眠期进行修剪为宜。落叶发芽前,以早春树液流动前或刚开始流动时为好,即当叶芽或花芽刚开始膨大或刚吐绿时修剪。在华北地区,3月上旬为适宜修剪的时期。如果修剪过早,伤口易受冻害或旱害;修养过晚,植株新梢已抽出,同时花序也在迅速伸出,此时修剪会使养分消耗太大而影响树势。若植株要截干更新,则以秋季落叶后进行为宜。
修剪时,注意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徒长枝、枯枝和病虫枝,及其他影响树形的冗枝,使树冠保持圆整。花后剪除残花,以减少树体养分消耗。落叶后整形修剪,对当年生较长的枝条实行短截,以促生侧枝,形成树冠圆整美观,使来年开花繁茂。
病虫害
白鹃梅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煤污病和褐斑病,虫害主要是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大蓑蛾、黄刺蛾等。当白鹃梅爆发了病虫害,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病害
白鹃梅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
对于白粉病,发病初期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或75%百菌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天至10天喷1次,连喷两三次,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天25天,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消失,是防治白粉病较理想的药剂。
对于褐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至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至1200倍液,每7天至10天喷一次,共喷三四次防效较好。
对于煤污病来说,主要由于是蚜虫和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分泌物所引起,防治好它们是关键。
虫害
白鹃梅主要害虫有黄刺蛾、大蓑蛾、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
对于黄刺蛾、大蓑蛾等食叶害虫,幼虫低龄期,可采用16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200倍液喷雾,让害虫中毒后在树上慢慢死亡腐烂,不直接往下掉,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也可采用1.2%的苦烟碱800倍至1000倍液喷雾;或20%灭幼脲3号1500倍至2000倍液喷雾,或20%米满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或2.5%的敌杀死2500倍至3000倍液等,均可有效防治。
对于蚜虫,可采用喷6%吡虫啉乳油3000倍至4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000倍至10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
对于介壳虫等各种介壳虫,在若虫孵化盛期后7天内,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或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可取得良好效果。喷药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若虫期),一旦介壳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对于红蜘蛛,夏季螨量不影响树木生长时,可喷清水冲洗;发生严重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00倍至9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使用15%哒螨灵乳油2500倍至3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忌用敌敌畏杀灭螨类,敌敌畏对螨类有刺激增殖的作用。不要用菊脂类农药,它对螨类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