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菊花

如何种植菊花  菊花图片大全

菊花又名秋菊、节花,菊科,菊属。

1.形态

多年生宿根花卉,茎高60〜150厘米,叶为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有锯齿,背面有绒毛,其大小、形状、质地因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花为头状花序,花序中央一般为两性的筒状花,边缘为雌性或中性的舌状花,顶生或腋生。花朵大小、形状、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各异,有黄、白、紫、绿等色,以黄为贵。花期在10~12月间,瘦果,果熟期在花后一两个月内。菊花品种多,全国约有三千多种,是目前品种最多的花丼。按照栽培方法菊花分为如下几大类:

独本菊:一株一花,花朵大,最能表现出各种菊花品种的特征。盆栽独本菊需严密地控制栽培技术。需肥料量较少,如果盆太大,干肥过量,会使椬株长得太髙,而降低观赏价值。

大立菊:一株开花数百朵至千朵,花期一致,形成一个大圆形花盘。培养大立菊需要选择生长快、分枝多而肥大的菊花品种。

塔菊:把数十种不同形态与花色的菊芽,分层嫁接在一株2〜3米高的白蒿或黄蒿上,便分层次地形成各种形态、彩色的花朵,远望象花塔。

多朵菊:一株开数十朵、适于矮性株,花朵较大,是配置花坛的好品种。

悬崖菊:又称凤尾菊。整个植株多分枝,花小,花朵数量多,植株下垂,长2.5~3米,是置于髙处或配置山石的好材料。

2.    习性和用途

原产我国,性喜凉爽、需

荫蔽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土壤以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耐霜寒,忌积水。

菊花是我国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深秋露重,百丼凋零,独有菊花欣欣向荣,经霜露而愈挺秀,为人喜爱。古人咏菊诗,不胜枚举。《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屈原的《楚辞》

中有“餐秋菊之落英”句。淘    图3-1菊花

渊明“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至今还在传诵。元稹的《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此花开尽更无花”生动地说明了菊花耐寒傲霜的性格。

菊花盆栽可用于配置山石、装饰厅堂,制作盆景、花坛、花境等供人观赏。白菊花和黄菊花可入药,有散风热、淸肝明目的功能。此外,菊花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起净化环境的作用。在北方,冬季室内烧煤取暖,如能摆上几盆菊花,二氧化硫的浓度便可大大降低。

3.    栽培

母本的选择.•为保留多样的菊花品种,在开花期应选择出母株本身具有优良的形状和遗传性强者。

母本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通风、浇水、中耕除草、施肥等,以促进新芽萌发。如果杂交育种开花时,土中不宜有过多肥分残留,否则结实率将显著下降。

培养土:盆栽菊花培养土要求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一般在一年前准备好培养土,比例:砂质土壤5份,腐殖质4份,草木质1份,再加少量的骨粉混合配制。

换盆定植:均应选择晴天或阴天,切忌雨天,注意盆底排水。小苗最初移植在浅箱或浅盆中,株行距5x6厘米。北方于4月份将小苗带土栽在3寸盆中,而后再移到温池中放风锻炼。夜间注意防寒。5月底换5寸盆,6月换7~8寸盆,放在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处。雨天时将盆底垫高,浇水要适时,幼苗期要控制浇水,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水置,连雨天要将盆放倒,防止盆内积水。秋季为促进花蕾形成,可追施充分腐熟的粪干,均勻地撒在盆内表土上,及时浇透水,达到肥效均勻。

为了抑制植株生长,促使侧枝萌发充实,达到预计花朵数量,在第一次上盆后便进行一次摘心,以后每次换盆都要进行2〜3次摘心。8月上旬整形定花朵数,一般以5〜7朵为宜,不要超过8朵。以后凡叶腋生长出来的芽均摘掉,保留全株,每个枝条顶生一个大小相同的花蕾,并立支柱,扎绑其枝干防止倒伏。为了促进结籽,可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将舌状花茎部筒状部分剪短,在晴天上午10点钟左右用毛笔授粉。菊花为短日照花丼,通过控制光照能起到控制花期,提前或延后开花。

4•繁殖

菊花的繁殖方法有:扞插、分株、嫁接、播种等,以扦插繁殖为主。

扞插:东北地区于1月份在温室中进行;北京地区在8月份进行。扦插时要选择健壮母株萌发的嫩梢,插条长2~3寸,去掉下面两片叶,基部削成马蹄形,先在砂盆中用竹签扎一个小洞,将插条三分之二处插入洞中,插后浇透水,置于阳光处,室内温度保持在零上10尤以上。20天后即能生根放叶,可上盆或移栽。

分株:北方一般在春节前后进行。将当年保留的老株萌发的新芽(脚芽)带根茎用刀切下,移栽到砂床或盆内。通过分株繁殖可保留母本的特性。

嫁接:在培养大立菊或塔菊新品种时,一般采用嫁接法。嫁接用的砧木,应选择干茎棱形,节间较稀、叶片较大的白蒿或黄蒿,于秋末上盆,放置室内。春季适当施肥,以促进根系发育。“芒种”前在室内进行嫁接。接穗应选择健壮而有顶芽的枝条,长4〜10厘米,剪掉下部叶片,只留顶端3〜4叶片,基部削成刀口形。劈开砧木,扦入接穗,后用植物皮套接口,遮荫10天即可成活。

播种:培育新品种时常用此法。由于菊花不易结实,需人工授粉才能采到种子。春天播种,当植株长出4〜6片叶时,可移栽或上盆培养。

5.保护

幼苗时常有地老虎危害,诱杀的办法是用90%敌百虫50克,用温水化开,拌炒麦麸3〜4千克,再加香油少许和水拌制成毒饵诱杀;夏秋季节,蚜虫、红蜘蛛、粉虱危害也较普遍,可用乐果1500倍液喷洒。菊花叶片发生黑斑病和病斑上有黑色小点的斑枯病时,可摘除病叶烧毁或用65%的代森锌500倍液喷洒防治。

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其下约有40个种,其中大多数原产于东亚,其变异中心在中国。[1]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菊花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

菊花被广泛用作观赏之用,在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摆放菊花。重阳节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之栽培与管理

菊花品种

菊花是由很多小花组成一头状花序,小花有两种,一为单具有雌蕊能授精之舌状花,另一常具有雌雄蕊之管状花。由这两种小花组成之比例、形状、大小及颜色,产生各种花型及花色,可分为单瓣菊、托盘菊、蓬蓬菊、装饰菊、标准菊等多种。依花型大小可分大、中、小轮系,依花色主要为黄、白、粉红、橙红及赤红。其果实为瘦果。[3]

菊花为短日植物,以电照延长日长,或以黑布遮光以缩短日长,可达周年生产菊花的目的。依光周反应分类,短日时间只要 6、7、8、10 或 11 周就能达盛开的品种是属早生品种,需短日 12、13、14 或 15 周的品种为晚生品种,一般商业性栽培品种以 9-11 周品种为主。种植之花农应纪录各项农事如定植、切电到采收的时间,以便推算栽种及收获期间

菊花繁殖

菊花之繁殖除育种以种子繁殖外,多用无性繁殖。商业栽培多以顶芽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方法操作极为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当多的种苗供应切花或盆花栽培者种植,同时保持原有品种的良好园艺特性。

插穗之发根能力,以嫩茎最易发根,一般以手指能轻易折断的 5-7 cm 之顶梢,具有 4-6 片叶,茎粗 0.3 cm 以上者最佳。采插穗时,为防可能病原之传染,最好用手折取,不宜用剪刀采取。切花栽培者以向专门之育苗业者购买较为方便。

菊花种植

定植的株距以每花茎应有 120-180 cm2 的空间,若每株摘心一次得 3 侧枝,种植株距,每株应有 360-540 cm2 空间。一般菊农以每 10 公亩 (约一分地) 种 10,000-12,000

光周效应

在自然气候下,菊花常于秋天气温转凉,日长变短时开花,如在冬天定植,因日长太短,植株极矮小时已形成花蕾。为增长花茎,必须以人工电照来延长日长,以抑制花芽分化,事实上短夜比延长日长更为重要。如连续的暗期不超过 6 小时,菊花是不会花芽分化,长夜的电照强度,只要在菊叶上具有 2 烛光 (约为20 lux),就足以抑制花芽分化。

土壤与肥料

种植菊花的土壤,除需排水及通气良好外,亦需含丰富之有机物,必要时应以蒸汽或化学药剂消毒。然台湾蒸汽消毒设备昂贵,若以土熏蒸剂「必速灭」或「卫本」消毒,可防止土壤中之病虫害及杂草生长。与水稻轮作,可减少土壤病虫害及因过量施肥所造成之养分不平衡问题。

病虫害概述

病害

台湾发生之菊花病害种类繁多,常见者有十种,分别为白色锈病、茎腐病、黑斑病、萎凋病、炭疽病、黑锈病、白绢病、灰霉病、菌核病及细菌性软腐病。萎凋病、茎腐病、白绢病、菌核病及细菌性软腐病属系统性病害,罹病时往往造成全株死亡

虫害

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虫和害螨充足的养料与栖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网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过害虫或害蹒的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虫有蚜虫类、蓟马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西红柿夜蛾和二点叶蹒等。次要的害虫有切根虫、拟尺蠖、斑潜蝇、粉虱、毒蛾、粉介壳虫、细蹒等,种类可说相当多。供内销的菊花 (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响花的质量,可容许少量害虫的发生

杂草

菊花栽培大多属于露地栽培且与水田轮作,一般水、旱轮作田常见之旱田杂草,皆会发生于菊花田中。杂草的竞争危害与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竞争时期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杂草对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长不良、质量下降,不利于田间之管理作业等

田区及田的四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杂草,其非竞争性危害可成为病虫之寄主或栖息所在,而间接造成损失。台湾平地旱田所发生的一年生杂草,发生在高温季节的杂草种类有芒稷、牛筋草、马唐、香附子、马齿苋及野苋;在低温的秋冬季节主要杂草有鹅儿肠、鼠曲舅、小叶灰藋、小叶碎米荠、山芥菜、泥胡菜、早苗蓼。杂草对菊花生长除直接于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亦不利于菊花田间管理作业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虫害,故于菊花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适当之防治。  

菊花的历史文化

•    《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    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    晋代陶渊明十分喜爱菊花。提到菊花就会想到陶渊明。他的作品常常提到菊:「采菊东篱下」、「秋菊有佳色」(《饮酒诗二十首》)、「今生几丛菊」(《问来使》)、「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以菊表达「悠闲」之情。    
•    唐代白居易《赋白菊》:“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如霜。”    
•    唐末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有「菊,花之隐逸者也」的说法。    
•    宋代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当中的「黄花」便是指菊。    
•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中考证陶渊明诗集的“九华菊”,具瓣两层,白瓣黄心。    
•    明代黄省曾在《艺菊书》中载有菊花品种220个。    
•    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记有菊花品种153个。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