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及运用
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作者根据由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致产生的创作灵感, 进行构思、立意, 确立主题, 然后根据设想, 寻找相适应的山石、植物以及景盆、几架、配件等材料, 来进行造型、加工、组合。用该方法创作的山水盆景作品, 构思清晰, 构图完整, 主题明确, 艺术手法运用自如, 意境深远, 极富作者的个性。但挑选材料难度较大, 所选材料往往不是理想之材, 需要精工细作。二是作者根据现有的山石、植物、景盆、几架、配件等来构思、立意、构图, 确立主题, 进行山石加工、组合、命题。该方法创作的山水盆景作品构图较好, 主题准确, 能充分运用现有材料的天然形态, 达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统一。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 作品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山水盆景的制作, 既要符合自然之理, 追求山形地貌的形似, 更要表现景观的鲜明个性和生动神态。这就要作者善于充分利用山石、植物原有的天然形态, 因材制宜, 再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 熟练掌握山石加工组合技法, 并对所表现的景观充分认识, 对外形作高度概括、取舍、夸张甚至变形, 突出“ 神似”, 以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1) 山石皴纹及皴法
自然岩石均有纹理、裂痕、断层、褶皱、凹凸等方面的变化特征, 其特征会因山石的地质结构, 自然风化的程度不同而不同。为表现山石的表面纹理脉络, 可借鉴我国传统山水画的“ 皴法” 技巧。皴法表现的是山石纹理、褶皱、断层、裂痕等不同形态的质感。能表现山石林木的阴阳向背, 凹凸褶皱变化关系。运用借鉴传统的皴法技巧, 可使山体形状峻峭, 纹理自然丰富。皴法, 可归纳为点、线、面皴。
点皴主要有雨点皴、芝麻皴、钉头皴等, 是由各种点组合而成的皴法类型, 适宜表现风化的花岗石, 也适于表现石山与土山相混的山峦, 体现峰骨隐现, 林梢出没, 云山雾蒙, 烟雨润泽的意境。
线皴主要有乱柴皴、折带皴、卷云皴、荷叶皴、斧劈皴等, 是由各种不同的线组合而成的皴法类型。适宜表现土质松软, 草木葱茏的石灰岩地貌, 具有苍莽沉浑, 雄厚幽深之情趣。适应于各种软石。
面皴主要有刮铁皴、斫剁皴、没骨皴, 是各种大小不同的面( 这种面比线更粗宽) 组合而成的皴法类型。适宜表现雄奇、高耸、陡峭、苍健、嶙峋、坚实的花岗岩山体, 体现山石苍劲、耸拔峻峭、气势雄浑之感。适用于各类软、硬石。
以上皴法在运用时, 因石而用, 一盆山水盆景, 尽可能用一种皴法, 也可以一种为主, 辅以其他皴法, 糅合在一起使用。山石纹理丰富之处, 如阴面、凹陷面, 可多用皴法, 而山石向阳突兀处, 纹理较少, 可少用皴法。图6—5 所示为部分皴法。
图6—5 部分皴法
(2) 硬石类山水盆景的制作技法
硬石类, 因其山石质地坚硬并具有天然形态、纹理褶皱等特点, 故不宜作太多的雕琢加工。其制作过程、技法如下:
1) 选石硬石类石料较多, 质地、纹理、色彩也大不相同。选择要求是一盆山水盆景中的山石种类、质地、纹理、色彩应一致。所选主峰山石形态要有个性, 或雄奇浑厚、高耸挺拔, 或秀丽清新、皱褶丰富, 或奇特古怪、形象逼真。根据构思, 反复观察、揣摩, 了解山石的形态特征, 确定适合的形式进行构图。然后, 挑选与主峰山石相呼应的次峰、配峰山石, 并确定山石的观赏面、体量、高度等。所以选石也称相石, 是制作山水盆景的关键一步。
2) 截锯根据构图, 在选好的山石上, 确定截锯的长度, 划定截锯线, 正确判断截锯角度, 安全使用电动切割机, 注意切割方法, 避免差错。截锯时, 可多留些边角料, 以便制作矮山、坡脚、平台和组合山脚、水岸线时挑选使用。截锯也称平底, 是对山石的取舍, 舍下的山石不要扔弃, 要合理使用。
3) 雕琢加工硬质石料一般不作细致加工, 只是对外形轮廓作粗加工。加工时, 可用平口锤、钢凿敲击, 要求敲击准确, 并注意山石纹理的受损情况。如敲击不行, 可改用电动工具进行加工, 然后用砂轮细细打磨加工痕迹。而山石的纹理、皱褶多采用原天然纹理, 很少做雕琢加工。
4) 布局组合将截锯加工好的山石进行布局组合是制作山水盆景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作者构思立意的具体体现。一般先确定主峰的位置。主峰是全景的中心, 可由多块山石组成。然后确定次峰位置, 最后确定配峰位置。在布局时, 要注意主峰、次峰、配峰在盆面上的合理性。主峰重心通常置于盆长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次峰或配峰往往在主峰的后侧面或相对应的另一侧, 形成不对称的均衡。另外, 要注意立面布局, 亦即主体布局, 主、次、配峰的前后交错, 高低变化, 使其有层次感。要注意主峰与次峰、配峰间的过渡, 加强起伏节奏感。峰与峰之间应留有不等的空间和水面, 以点缀矶石、船舟等, 使作品生动活泼, 使人产生遐想。山峰组合时要注意山石纹理、褶皱的协调性, 各峰色彩、质地要基本一致, 使其浑然一体。有时, 制作者会发现准备好的山石与原构想的不合, 或缺少某一特定造型的山石。此时, 需要调整构图, 重新选石, 加工一些石料来弥补。所以, 布局组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作者冷静思索, 调整构思构图, 备足石料, 运用艺术手法, 处理好主与次、虚与实、高与低、聚与散、藏与露、险与稳、开与合等关系, 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 既突出主景, 又兼顾全景, 明确主题, 方可使作者的创作理念、创作意图得以完整地体现。
5) 水面任何一盆山水盆景的水面处理都至关重要。其关键是坡脚的配置。坡脚是山体与水面的分界处, 又是山石与水面的结合处。坡脚必须与山势纹理走向相呼应, 有收有放。通过坡脚与山峰的对比, 才能达到小处见大的艺术效果。坡脚的延伸, 也是山脉走向趋势。坡脚能分割水面, 形成山曲水折的水岸线, 可使空旷、静止的水面产生流动的感觉, 形成水面前宽后窄的透视艺术效果。
6) 胶合是指将布局组合好的山石, 用水泥黏合, 使其定型。先将山石用钢丝刷依其纹理洗刷干净, 以增加胶合牢度。用记号笔将山石编号, 并将其布局组合位置在垫纸上大致画下, 以防胶合时走样错位。胶合的材料是水泥, 加入颜料、胶水和少量细沙, 调制成比山石颜色略深的水泥浆。胶合时, 应依山石大小次序, 先主峰, 后次峰, 再配峰, 由后向前,由里而外进行。体量较大的组合山峰可分组胶合, 其底部也用水泥胶合在一起以增加牢固程度。待水泥略干后, 即可用毛刷或小锯片清刷山石间的水泥接缝, 使其不易被看出。在山石间隙较大处或山石之后, 可留置植物穴, 以便配栽植物。胶合后, 不宜搬动, 并应经常洒水作好保养。待保养期过后, 可用小锯刀清刷石面、缝隙及边缘的水泥痕迹。
7) 配置植物及配件这是增加作品生机, 丰富山水盆景内容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画论中有“ 山为体, 石为骨, 树木为衣, 草为毛发, 水为血脉, 寺观、桥梁为装饰” 之说, 这一理论也可用来说明植物、配件与山水的关系。山水盆景中的植物、配件是不可缺少的。植物配置应根据题材、山形、布局等各种因素进行, 并要符合自然规律和透视原则, 近山栽树, 远山植苔, 下面种大树, 上面种小树, 并注意疏密关系。同时应选用植株低矮、叶细小的树种。应注意植物与山石的比例关系, 也可适当对近景植物进行夸张。配件应“因景制宜”, 服从景观的环境需要, 山腰可置亭、寺, 林中、崖边、平坡可置村舍, 水面开阔处可置帆船等。配件的位置要符合生活规律, 要注意配件的大小比例、透视关系, 以少胜多, 露藏适宜。
8) 题名是中国盆景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给作品题名, 可以扩大和延伸盆景艺术的外延和内涵, 起到点明主题, 深化意境, 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用。题名要求高雅、贴切、形象、生动、含蓄, 使作品大为增色, 增加艺术感染力。
(3) 软石类山水盆景制作技法
软石类质地松软, 缺少硬石的天然纹理、皱褶, 主要依靠雕琢成型。其制作过程分选__石、截锯、雕琢、布局组合、水面处理、胶合、配置植物与配件、题名等工序。
1) 选石软石因没有较好的纹理, 没有奇特的山形, 通常选不等边三角形的较大石块作为主峰, 其余的配峰, 碎石与主峰的质地、颜色相同即可。
2) 截锯软石质软, 截锯较为容易, 通常用钢锯、普通锯子即可, 注意底部边缘不要受损。
3) 雕琢加工雕琢造型是软石的制作重点。整个山峰的形态、纹理、皱褶都要通过雕琢完成。软石雕琢加工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两部分组成。外轮廓线的加工是指山峰的外形雕琢。根据制作的主题, 山石的质地, 用尖锤雕琢山石轮廓, 要求轮廓线清晰、粗犷, 起伏变化。掌握近景观其质形, 远景观其外形, 上观其峰, 下观其山脚的艺术手法。大胆、准确、熟练地敲击加工。要注意与山石原来的结构、质地相吻合。尽可能利用山石中的硬质部分。内轮廓线的加工是指山石的纹理、皱褶的雕琢。可参考我国山水画技法“皴法” 来进行。雕琢峰峦丘壑的山形地貌时, 用尖的琢镐, 钢锯片等工具。利用原来石料的纹理加以发挥、改造。注意纹理的深浅、粗细、曲直、断续、分合的变化, 避免雷同。先主后次, 先大后小, 先上后下, 先浅后深, 先细后粗逐一完成。另外, 雕琢时, 在山石下垫上橡皮垫, 以免雕琢震动损伤山石。还可雕琢植物穴以便配置植物。
4) 布局组合软石山水盆景的布局组合方法与硬石类相同。所要注意的方面是, 软石底面较大, 应根据盆面大小, 合理修饰山脚, 使其满而不臃, 要处理好水岸的曲折迂回。
5) 水面处理软石山水盆景的水面处理原则与硬石类相同, 只是矮山平坡的雕琢更为容易。使水面处理更为活泼、生动, 得心应手。
6) 胶合软石类胶合过程是, 先将山石的石屑冲洗干净, 去除苔藓、泥土。因软石吸水性较强, 且表面粗糙, 所以调制水泥时应加入细沙, 用水搅和。山石接缝处较大, 可用该山石石屑撒于接缝水泥上, 使水泥接缝不易看出, 浑然一体。
7) 配置植物与配件因软石吸水性强, 植物极易成活。且质松软, 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可在峰密阴面凹处, 可用孢子繁殖方法铺苔, 使其自然。其他方法与硬石类相同。
8) 题名软石类山水盆景的题名与硬石类相同。
二、斧劈石盆景的制作( 图6—6 )
1 . 材料
灰黑色斧劈石数块, 60 cm 长方形水石盆一只, 水泥、铁黑粉、胶水等少许。
2 . 工具
扁平锤、宽平口凿、砂轮、钢丝刷、切割机、毛刷等。
3 . 制作加工步骤
(1) 选石长 50~60 cm、厚3~4 cm 的条形石料3~4 块, 以及一些较短、薄的石料
(略可多些) 。
(2) 截锯先确定主峰长度约35~40 cm 左右, 次峰略低于主峰, 配峰为主峰的13 左右, 其他峰石, 根据布局组合需要, 截锯成不同长度。坡脚、小岛、矶石、平台可多截锯些, 以备布局组合时用。
(3) 雕琢加工用宽口凿子, 或扁平锤, 先加工主峰, 将石料正面凿出外形, 再凿出层次。可从石料背面向前一层层凿去后面直角, 这样正面也形成层次, 又不易爆口, 产生山峰形状及山峰陡直纹理。修饰纹理时, 应宽细相间, 深浅不一, 注重变化。山石定型后, 用切割机锯平底部。注意平底角度。然后加工次峰、配峰、坡脚、小岛、小山等, 方法与主峰相同, 其纹理方向同主峰一致。
图6—6 斧劈石盆景制作图解
a ) 主峰布局组合b ) 次峰、配峰的布局组合c ) 坡脚、水面的布局d ) 植物、配件的配置与布局
(4) 打磨、清洗将截锯好的石料, 用三角砂轮, 沿着纹理、层次仔细打磨, 细纹用小砂轮, 放在水中打磨, 边磨边洗, 使纹理越磨越深, 层次丰富, 再用平磨石, 轻轻磨去石纹上的毛头, 然后用钢丝刷, 顺着纹理反复洗刷干净。其作用在于磨去人工雕琢痕迹, 使其山石纹理自然。
(5) 布局组合将打磨好的山石, 清洗干净, 根据构思, 立意构图。先组合主峰, 主峰位置在盆长的15~20 cm 处, 采用“之” 字形, 配置其他山峰。次峰配于主峰的一侧后面,增加层次感。注意主峰的高低起伏, 可在主峰石前, 配置矮峰, 与主峰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盆的另一侧布局配峰, 配峰要求简洁, 不能繁琐。在两峰空间水面, 可布局低矮小山。另外处理好山坡、水岸线的变化。
(6) 胶合用水泥、黄砂、胶水、铁黑粉调制胶合剂, 在玻璃上铺上纸, 先胶主峰, 后次峰、配峰, 从后向前胶合, 从大到小胶合, 每一组山峰底部都用水泥连接成一体, 注意留置植物穴, 清除山石接缝处多余水泥, 并用毛刷反复洗刷。减少人工痕迹, 胶合好后, 不可移动、震动, 以免破损。注意经常洒水保养。
(7) 配置植物配件主峰山腰可栽植叶小、低矮植物。配峰可栽种草苔。主峰下矮山上可点缀村舍, 坡脚边可置水榭。水面开阔处, 可置帆船一二。
(8) 题名根据构思、立意、构图, 依现有作品形式, 恰当题名, 以达点题目的。